正常化人格,并不是你想的这么简单

2024-04-20

蒙特梭利博士说:“‘正常化’儿童是人的理想对象,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前提。” “正常化”儿童是能够正常投入工作的儿童。“正常化”的儿童究竟是怎样的儿童呢?


一、具备旺盛的自发性活动力

        身体和精神都是通过活动而发展,“正常化”儿童拥有旺盛的自发性活动力。就儿童而言,自发性的活动才是推动其身体及精神成长的原动力。不具备自发性活动力或缺乏自己想尝试的意愿的儿童,都不能获得进步,而正常化的儿童则具备这种旺盛的活动力。

图片


二、喜爱反复操作

        喜爱反复操作是正常化儿童的特征。儿童的工作与成人的工作不同,儿童完成工作不是目的,工作本身才是目的,他们通过反复工作来发展自己。

        博士曾发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十分热衷于插座圆柱体组的工作,反复操作达四十二次,才停止工作,并心满意足地站起来,脸上如释重负地露出笑容。这说明,孩子和成人不同,孩子喜爱反复操作,并通过这种反复操作发展自己。


三、工作让儿童走向正常化

        “正常化”的儿童有惊人的集中力,无论周围如何混乱,他们仍会一如往常地持续工作。那些脱离常轨的儿童,也会受正常化儿童的影响,自己操作教具,集中精神沉浸于工作之中。也就是说,只要集中精力进行工作并反复操作,那些脱离常轨的儿童也可以逐渐走向正常化。


四、爱好秩序

        “正常化”的儿童爱秩序。史坦丁认为,“正常化的儿童具有依恋环境及保持环境内秩序的欲望。爱好秩序是儿童智能开始发展的证明……儿童的智能发展可以说是对他周围的环境加以秩序化。”

图片


五、爱好工作甚于游戏

        “正常化”的儿童爱好工作的程度甚于游戏。儿童本性好动,然而一旦走向正常化,就不喜欢单纯的游戏或毫无目的的活动,而喜欢类似成人所做的真正的工作。


六、喜欢安静

        一般人认为,儿童喜欢吵闹、喧哗,但是“正常化”的儿童喜欢运动的同时,也喜欢安静,喜欢在安静的环境中独立地工作或劳动,独立地阅读或思考,也喜欢在安静的氛围中进行工作。


七、求知欲旺盛

        “正常化”的儿童不仅对阅读、书写、计算等有很强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对自然及社会也充满了旺盛的求知欲。

图片


八、依恋现实环境

        “正常化”的儿童对现实环境的依恋感强烈,对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及现象怀有浓郁的兴趣及关切之情。他们最初通过感知觉和运动来认知周围环境,随着他们的成长,他们逐渐学会通过理性与想像力从外界获取一切。

        由于上述原因,不仅儿童的身体与精神得到发展,儿童本人也将成为与环境相适应的人。


九、爱好团体活动

        如前所述,“正常化”的儿童爱好安静,喜欢独立完成工作。但是,如果活动及工作的目的明确且难度不大时,儿童将积极地与朋友一起结伴,自动自发地共同工作。


十、先思考而后行动

        “正常化”的儿童会先思考,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具来工作。例如,在教室中,儿童会先思考选择什么教具来进行工作,之后他会从众多教具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教具,然后进行工作,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过程。即在各种物品相互比较之后进行思考、选择而后行动。

        久而久之,这种思考便会成为习惯,儿童即可在非冲动的、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行动。


十一、性格纯朴,情操高尚

        “正常化”的儿童非常纯朴。他们不但纯朴,而且还自发地努力想成为优秀的儿童,同时他们也有向往真实(真)、优良(善)、美好(美)的高尚情操,而厌恶丑恶、虚伪、龌龊等的不良品质。

图片


十二、拥有自立和合作意识

        “正常化”的儿童具有自立、自主及互助、合作等优秀品质。他们追求自立,不随便请求他人援助,敢于挑战困难,会做的则肯定要自己完成。教育的口号是:帮助我,让我自己去做。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初级阶段即是促使儿童养成自立的意识。

        在“正常化”儿童组成的班级里,相互间的合作取代了竞争,年长的儿童帮助年少的儿童,健全的儿童帮助残障儿童,并将别人的成功当做自己的成功而喜悦。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合作和分享,一起快乐成长。


十三、自发性的自我训练

        “正常化”的儿童会时常勉励自己,进行自我教育,并树立目标,为此目标而努力。比如,他们从许多教具中选择自己尚未熟悉或以前曾失败过的工作来训练自己,并为之付出努力,直至成功完成这项工作。


十四、情绪安定、充满自信

        “正常化”的儿童通过自己选择的教具而尽情地工作。当工作完成时,儿童的心中便充满了一种莫名的充实感。于是,其自信心将在掌握知识的喜悦、体验到充实感,以及情绪安定的基础上确立。

图片


十五、克服丑恶、虚伪的诱惑

        博士说,“正常化的儿童十分注意不做任何丑恶的事情。”尽管正常化的儿童几近于“善”,但还不是“圣贤”,他们通过智能与良心抵御隐藏于内心的虚伪与丑恶的诱惑,并在没有他人的帮助下克服众多的诱惑。


十六、社会性发展

        “正常化”的儿童重视责任,严守纪律与约束,对人亲切、热情,而且乐于助人,具有合作互助、奉献的精神,以及成为优秀儿童的强烈欲望。


        蒙特梭利博士所发现的儿童,就是具有上述表现的“正常化”儿童,也正是她发现了正常化的儿童,才有了今日的教育法;也正是教育法引导更多的孩子走上了“正常化”的道路。

        总之,儿童的正常化过程,无论其具体形式、特性以及表现时期,都因各人之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需要明确的是,婴幼儿期的正常化是形成个性丰富、情绪稳定的人格的基础,成人应协助每个儿童“正常化”的发展。


        正常化人格,并不是字面上的,正常吃饭、睡觉、玩耍。它是一种修养,能给宝宝带来的是未来人生的成就发展。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